梵蒂岡昨天公開了教宗方濟各在2017年四旬期的致辭,題為《聖言是禮物》。 另一個是禮物。 這段經文邀請信徒在這個特殊的禮儀季節度過,作為一個“有利”的時刻,向他們的鄰居敞開他們的大門和心靈,聆聽上帝的話語作為皈依的指南。
神的話語是一份禮物。 另一個是禮物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大齋期是一個新的開始,一個帶領我們走向一個確定目的地的旅程:復活節,基督戰勝死亡。 在這段時間里,我們總是收到強烈的歸信呼召:基督徒被呼召“全心全意”回到上帝身邊(耶2:12),不是滿足於平庸的生活,而是在與主的友誼中成長。 耶穌是忠心的朋友,他從不拋棄我們,因為即使我們犯罪,他也耐心等待我們回到他身邊,並且帶著這種期望,他表現出他願意原諒他(參見
講道
,2016年1月8日)。
大齋期是一個有利的時機,通過教會為我們提供的神聖方式:禁食、祈禱和施捨,加強聖靈的生命。 一切的基礎是上帝的話語,在這個時候,我們被邀請更頻繁地聆聽和冥想。 我特別想在這裡重點談談財人和窮人拉撒路的比喻(參見路加福音16:19-31)。 讓我們以這個重要的故事為指導,它為我們提供了關鍵,讓我們明白我們必須如何行事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和永生,並勸勉我們真誠地轉變。
1.另一種是禮物
這個比喻一開始就介紹了兩個主要人物,但窮人是被描述得更詳細的那個人:他處於絕望的境地,甚至沒有力氣站起來,他躺在富人的門口,吃著從桌子上掉下來的麵包屑,他全身都是瘡,狗來舔它們(參見20-21節)。 畫面是陰鬱的,人被侮辱和羞辱。
如果我們考慮到這個窮人的名字叫拉撒路,這個場景就更加戲劇化了:一個充滿應許的名字,字面意思是“上帝説明”。 這不是一個匿名的角色,他具有精確的特徵,並將自己表現為有個人歷史的人。 對於富人來說,他好像是看不見的,而對於我們來說,他是已知的,幾乎是熟悉的,他有一張臉;因此,它是一份禮物,一個價值不可估量的寶藏,一個被上帝所愛的人,即使它的具體條件是人類排泄物(參見
講道
,2016年1月8日)。
拉撒路教導我們,另一個是禮物。 與人建立正確的關係在於以感恩的心認識到他們的價值。 即使是站在富人門口的窮人,也不是令人煩惱的負擔,而是對皈依和改變生活的呼喚。 這個比喻對我們的第一個邀請是向他人敞開心門,因為每個人都是一份禮物,無論他或她是鄰居還是貧窮的陌生人。 大齋期是一個有利的時機,可以向任何有需要的人敞開大門,並在他或她身上看到基督的面孔。 我們每個人在路上都會遇到他們。 我們遇到的每一個生命都是一份禮物,值得歡迎、尊重和愛。 神的話語幫助我們睜開眼睛,迎接生命並熱愛生命,尤其是在生命軟弱的時候。 但要做到這一點,我們也必須認真對待福音向我們揭示的關於財主的事情。
2. 罪蒙蔽了我們
這個比喻毫不留情地展示了財主所處的矛盾(參見第19節)。 這個角色與可憐的拉撒路不同,他沒有名字,他只被描述為“富有”。 他的富裕體現在他穿著的衣服上,誇張的奢華。 事實上,紫色非常有價值,比金銀更有價值,因此被保留給神靈(參見耶10:9)和國王(參見雅8:26)。 織物由一種特殊的亞麻布製成,有助於使外觀具有幾乎神聖的特徵。 因此,這個人的財富是多餘的,也是因為他每天都習慣性地展示出來:“他每天都擺出華麗的筵席”(19節)。 在他身上,罪的敗壞被清楚地瞥見,這發生在三個連續的時刻:對金錢的愛、虛榮和驕傲(參見講道,2013年9月20日)。
使徒保羅說,「貪婪是萬惡的根源」(提摩太前書6:10)。 這是腐敗的主要原因,也是嫉妒、訴訟和猜疑的根源。 金錢可以支配我們,以至於成為專制的偶像(參見Evangelii Gaudium,55)。 金錢不是為我們服務、行善和與他人團結一致的工具,而是會讓我們和整個世界陷入一種自私的邏輯,這種邏輯沒有給愛留下任何空間,阻礙了和平。
這個比喻向我們展示了富人的貪婪如何使他虛榮。 他的個性在外表上發展,在讓別人看到他能負擔得起的東西上發展。 但外表卻隱藏著內心的空虛。 他的生命被外在的禁錮,被存在的最膚淺和短暫的維度所禁錮(參見同上,62)。
這種道德墮落的最低層是驕傲。 財主打扮得好像他是國王,模仿神的方式,忘記了他只是一個凡人。 對於一個被財富的熱愛所腐蝕的人來說,除了他自己之外,什麼都沒有,因此他周圍的人不值得他的關注。 對金錢的執著是一種盲目:富人看不到窮人挨餓、受傷和屈辱。
當我們看到這個角色時,我們就會明白為什麼福音書如此明確地譴責對金錢的熱愛:“沒有人能為兩個主人服務。因為他必鄙視一個,愛另一個;或者,相反,他會全身心地投入到第一個,而不會關注第二個。你不能侍奉神和金錢“(太 6:24)。
3. 神的話語是一份禮物
富人和窮人拉撒路的福音幫助我們為即將到來的逾越節做好充分的準備。 聖灰星期三的禮儀邀請我們以一種非常戲劇性的方式體驗到與財主所經歷的相似的經歷。 祭司一邊將灰燼放在頭上,一邊說著以下幾句話:“記住,你是塵土,你會歸於塵土。 事實上,富人和窮人都會死去,而這個比喻的主要部分在來世展開。 這兩個角色突然發現,「我們來到世上,一無所有,就離開了世界」(提摩太前書6:7)。
我們的目光也轉向更遠的地方,在那裡財主與亞伯拉罕保持對話,他稱亞伯拉罕為“父親”(路加福音16:24,27),表明他屬於上帝的子民。 這方面使他的生活更加矛盾,因為直到現在,還沒有人提到他與上帝的關係。 事實上,在他的生命中沒有上帝的位置,因為他自己是他唯一的上帝。
財主只是在來世的折磨中認出了拉撒路,並希望窮人用一點水來減輕他的痛苦。 要求拉撒路做出的姿態與財主不得不做出的姿態相似,但從未這樣做過。 然而,亞伯拉罕向他解釋說:“孩子,你要記住,你活著的時候領受了好物,拉撒路也領受了惡物,所以他在這裡得到安慰,而你卻在受苦”(25節)。 在來世,某種公平被重新建立起來,生命的邪惡與善良相平衡。
這個比喻還在繼續,以這種方式,它的資訊是針對所有基督徒的。 事實上,財主的兄弟們還活著,他請求亞伯拉罕派他們去拉撒路警告他們;但亞伯拉罕回答說:「他們有摩西和先知;讓他們聽他們的話“(29節)。 在回應財主的反對意見時,他補充說:“他們若不聽摩西和先知的話,就連死人復活也不聽”(31節)。
這樣一來,財主的真正問題就發現了:他罪惡的根源在於不聽神的話語;這就是導致他不再愛上帝,因此藐視他的鄰居的原因。 神的話語是一股活生生的力量,能夠使人心得到轉變,使神重新定位。 把心關在說話的上帝的禮物上,就等於把心關在弟兄的禮物上。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大齋期是更新自我的好時機,讓我們在祂的話語中、在聖禮中,在鄰舍里與活著的基督相遇。 主在曠野中度過的四十天里,戰勝了誘惑者的欺騙,為我們指明瞭要遵循的道路。 願聖靈引導我們踏上真正的歸信之旅,重新發現神的話語的恩賜,從使我們蒙蔽的罪惡中得到潔凈,並在我們有需要的兄弟姐妹中侍奉基督。 我鼓勵所有信徒通過參加許多教會組織在世界不同地區推動的四旬期運動來彰顯這種精神更新,以增加人類大家庭中的相遇文化。 讓我們為彼此祈禱,這樣,通過參與基督的勝利,我們就能向弱者和窮人敞開大門。 然後,我們將活著,並充分見證復活節的喜樂。
2016年10月18日,梵蒂岡
福音傳教士聖路加節。
弗朗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