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支那 位於緬甸最北端的邦,與中國和印度接壤,密支那人被稱為克欽族。
截至 2020 年 1 月,共有 96,656 名流離失所者,居住在 139 個營地。 密支那教區與JRS(耶穌會難民服務處)一起對 國內流離失所 者(國內流離失所者)非常有説明。 自2011年以來,教區一直接待國內流離失所者。
我於 2019 年 11 月 27 日抵達緬甸克欽邦米特基納克欽邦,陪伴在 JRS 工作了兩年的 Pilar Brufal 修女。 在皮拉爾的陪同下,JRS邀請我在營地的TTC(教師培訓中心)工作,擔任當地行政人員的顧問和老師。 我與來自緬甸不同教區的年輕人相處的經歷非常具有挑戰性。我每周給他們一次精神塑造,教他們有機後院園藝,併為TTC工作人員提供幫助和諮詢。 我還給他們上課教理講授課程,幫助他們意識到聖餐的重要性。
我的工作更多地集中在參加夏令營教師培訓中心的 教師的心理社會陪伴 上。 我有機會訪問了不同營地的家庭,與他們分享一些有機農業技術,因為他們的飲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農業。
回顧我在緬甸JRS工作的四個月,我仍然記得那些 被迫流離失所的男人和女人 的形象,讓我想起了上帝的同在。 那些為本國人民辛勤工作的非專業工作人員仍然浮現在腦海中,尤其是在緬甸的這些危機時期。
回顧我與國內流離失所者的遭遇,我意識到我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像對待正常人一樣對待他們。 我發現 微笑的語言正是他們當時需要的。 一個簡單的微笑,聽他們快樂或悲傷的故事,比給他們物質的東西更有意義。
我目睹了許多最嚴重的貧困狀況,並驚訝地發現他們 有不同的需求。 就貧困而言,每種情況都有其自身的需要。
與IDP一起工作對我來說非常困難。 在緬甸一個非常有組織的JRS團隊下需要謙遜。 看到為國內流離失所者服務的平信徒的認真承諾,我感到非常渺小。 與不同的平信徒和教會團體以及其他會眾一起工作也非常困難,尤其是當你們有不同的文化和觀點時。即使與佛教徒和新教徒一起工作, 我也沒有遇到任何障礙 。
回想起我的經歷,我說我對上帝的感激之情是巨大的。 我想了一會兒……他們可能需要金錢、食物和其他物質的東西,但在內心深處,我能感覺到我能為他們提供的最重要的東西是時間。 給他們時間,就是給他們 希望和鼓勵, 讓他們繼續前進。 她被她的希望所挑戰。 我認為他們是堅韌不拔的個體,能夠吸收和克服各種形式的逆境,這種品質描述了許多國內流離失所者。 對他們來說,希望是一種美德和一種觀點,一種恩典,讓他們能夠活在今天,相信一個既不清晰也不安全的未來。
在與JRS合作的四個月里,我很幸運能在許多方面體驗到希望。 我真的很感謝緬甸耶穌會難民服務處(JRS),讓每個人都能與處於苦難和流離失所中的人們一起經歷如此具有挑戰性的生活。
我感謝將軍母親給我這個機會,並感謝委員會允許我陪伴皮拉爾並同時與JRS合作。 我感謝東亞省在疫情期間我前往和返回菲律賓時的支持,感謝我的姐妹們的所有祈禱,感謝我成為泰國-緬甸社區四個月的一部分。 多謝。 願上帝稱頌!
我對上帝的感激之情是巨大的!
H. Mary Juelar,FI
耶穌之女中心,薩爾瓦多 – Misamis Oriental(菲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