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歡喜」、“審查”和“沉思”這封信之後,獻身生活研究所和使徒生活社團的部委會給我們一封新信——在獻身生活年結束之際——“宣佈”。
這四封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智慧和靈感的序列:對喜樂的召喚,必要的辨別力,美麗的道路(philokalia)和使命。 從所有這些中,出現了一個獻身生命的整體形象,這個形象是由我們偉大的傳統和我們這個時代聖靈的跡象所塑造的。
“宣佈”這封信以序言開頭,它試圖讓我們意識到我們生活的世界,它影響著我們這些獻身的人,並挑戰我們對福音的宣講和我們關於上帝的資訊:流動的和全球化的社會,毫無意義,競爭性消費主義,幻滅
它分為三個部分: 1)到天涯海角; 2)教會出去; 3)門外。
每個部分都被細分為題為「傾聽」的第一部分,其中提供了「lectio divina」的鑰匙,這些鑰匙激勵和關注被稱為奉獻生活的宣告事工;第二部分,為“在傳教中”的獻身生活提供了轉變和行動的關鍵。
第一部分「到地極」(10-32)提醒我們,我們是被復活的主派到地上所有的民族和民族的,直到時間的盡頭;告訴我們,這個宣告將永遠由真理之靈通過未知的道路引導,並將適應不同的文化背景,並將回應和平、和解、醫治、包容和社會融合的緊迫性。 這一使命是我們使命的基礎,並要求我們將自己置於使命的先鋒位置。 要實現我們的使命,就需要我們遵循大師的風格,在人們所處的地方,以一種觀察、感受和行動的動力(第14-32節)。 當聖靈——天地之間愛的運動的引導——賜予我們成為“宣教中的沉思者”、“話語的僕人”——來自見證、禮儀、diakonia、愛和生下的教會母親的表達——Mebasser或喜訊的使者,在共融中團結起來並堅持不懈——意識到社區是福傳的第一個結構“。
第二部分,「教會向前走」(33-55節),喚起了保羅和他的同伴在傳福音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以及聖靈如何帶領他們到未知的邊緣,到不同的文化,並阻止他們把行動引導到某些地方。 然後,這封信為我們提供了對“Evangelii Gaudium”的重讀,以迎接今天的奉獻生活。 它重申了聖靈在宣教之舞中的突出地位。 它把教會獻身生活的使命,放在教會的見證維度上。 他認識到傳福音者的軟弱,但也認識到上帝的力量是如何在他們身上表達出來的。 聖靈不允許我們讓事情保持原樣,並促使我們讓自己被“Evangelii Gaudium”的四項明智原則所引導。 只有「向聖靈傳福音」並能夠提出新問題的獻身生活,才能完成其使命
第三部分,「門外」(56-91節),從使徒行傳(使徒行傳16:1-40)的一段話開始,其中聖靈為保羅和他的同伴的使命打開了新的視野:歐洲大陸的福傳,從腓立比開始,他們在門外遇見人。 在河岸上,或在泉水附近進行儀式沐浴;在那裡,一些女性——尤其是呂底亞——接收到訊息,她們接受了洗禮。 缺乏穩定的機構使傳教士的幻想更加尖銳,他們開始“在門外的河岸”(使徒行傳16:13),象徵著我們在奉獻生活中所有背離基本起源的背離。
這第三部分是呼籲在宣教領域進行創新。 他向我們強調,需要獲得「一種動態的思維——創造和變革——在面對貧困、新人文主義、非暴力和家庭的挑戰時,將自己置於先鋒位置。 《憲章》特別關注教育前沿及其文化邊緣、普世和宗教間場所、精神場所。 宣教的時刻是夢想的時刻,而夢想往往在我們看來是不可能的。
通過這種方式,“宣佈”這封信邀請我們以理解使命的方式進入轉變過程(missio Dei,精神的主角,Mebasser),並以一種創造性的、創新的方式對其進行配置,這種方式深深植根於“傾聽”,在我們的基礎故事中。
這封信——儘管它的內容豐富——並不能解決使命的所有內容。 正因為如此,當我們回想起2004年國際獻身生命大會告訴我們的關於“撒瑪利亞人”獻身生活的內容時,它就豐富了(“去照樣做”——這是真正的傳教使命——如此存在於致力於治療、治療康復的機構中),或者當我們感到挑戰時——不僅僅是來自西方社會。 但對於大洋洲、亞洲、非洲和美洲的人民和文化來說,聖言和聖靈的種子給我們帶來了其他挑戰,併為我們打開了意想不到的視野和前所未有的回應。
CIVCSVA的這封信 – 連同前三封 – 是我們這個時代獻身生活的偉大禮物。 所有這些,加在一起,以美麗、動態、創新的特徵向我們展示了二十一世紀獻身生活的面貌,並且毫不停止地具有深刻的福音派和預言性。 它悠閒而沉思的閱讀將幫助我們將自己浸潤於當代教會的精華教義中,並在聖靈的默示下瞥見新的視野,並在新的熱情中被點燃。
作者:何塞·克裡斯托·雷伊·加西亞·帕雷德斯 cm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