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婦女人數日增長期以來一直被隱藏起來,因為在分析貧窮或社會排斥的情況時,沒有包括性別變數。 獲得教育、土地和信貸的困難,或勞動力市場的最大不穩定性和脆弱性,都是造成婦女貧困的因素,也是“貧窮有婦女的一面”的因素。 我們必須讓人們看到這一現象,並瞭解性別如何影響貧困的風險。 在這裡閱讀索尼婭·埃雷拉(Sonia Herrera)的文章,她是性別平等專家,也是基督教與正義社會領域的成員。
我們經常聽到「貧窮有女人的面孔」,但這是為什麼呢? 性別如何影響貧困風險? 我們真的想像到了這個現實嗎? 當我們談論貧困的女性化時,我們是什麼意思? 這種現象對女性意味著什麼? 讓我們更接近答案。
1995年聯合國在北京組織的第四次婦女問題世界會議上,以協商一致方式通過了一份檔,該檔二十年來一直是平等政策的框架,但在實踐中卻被系統地忽視,那就是《北京宣言和行動綱要》。 它表明需要從不同領域(教育、環境、經濟、通信等)處理婦女與貧困之間的關係。 同時,它要求參與國承諾「克服影響婦女的持續和日益嚴重的貧困」,「促進各級教育機會平等」,「促進獲得體面就業和在其經濟活動決策領域的機會」或「消除婦女和男子在管理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方面的不平等」, 以及與婦女不同程度的貧困有直接關係的其他關鍵行動領域。